投放案例
时间:2025-07-03
作者:投放案例
被一代人遗忘,DQ也陷入了低谷。据其主要特许经营商CFB集团的数据,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,DQ连续3年单店同比双位数下滑。这一期间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是奶茶赛道初见规模,奈雪的茶诞生,皇茶改名为喜茶。
做了这么多努力之后,DQ又重新回到消费者的视野中。不过,更多元的产品带来的是更宽阔的价格带,尤其是DQ决定加入抖音团购价格战之后,一支DQ甜筒只要9.9元,一碗约半斤重的DQ拌拌碗也不过20出头。
B站up主“理论派甜点师小鱼”最近制作了一条有关DQ的视频,从DQ使用的冰淇淋机、原料等方面分析,结论就是DQ的材料好、给得多,生怕客人没吃饱。
而暴风雪能做到倒杯不撒,也是因为配料均匀,打发率低,递给你的是一个没融化的“实心”冰淇淋。但凡不满意,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店员重做。
该视频发布不久就将话题“DQ那么贵值吗”推上了B站热搜第2位,截至目前,上述视频播放量已接近80万。高赞评论里,不少人回忆起把DQ当“奢侈品”吃的年代,可说是又贵又好吃。
洋品牌有肯德基、麦当劳,本土新茶饮品牌如喜茶,店里照样放一台冰淇淋机。还有雪王坐镇、门店遍布全国的蜜雪冰城,更是把”现制冰淇淋“作为与现制饮品并列的两大主营业务之一,直接用2块钱的甜筒、6块钱的大圣代把价格打到了底。
幸好DQ口感还能打,花式小料也一直十分诱人,具备一些可操作的网红气质。但作为巴菲特最爱吃的冰淇淋,在中国市场变得有些“高不成低不就”的DQ,依然很“美国”。
艾媒咨询调查发现,低脂、低卡、低糖、无糖的冰淇淋更受中国消费者青睐。而一杯能顶一顿饭的饱腹感,细思恐极的热量炸弹,再加上违反国内年轻消费者“不甜”才是甜食终极规则的过分甜腻,经常成为DQ被诟病品牌老化、创新乏力的重要原因。
去年,中国DQ部分门店曾推出新配方“少甜口味”冰淇淋,让不少“减糖党”欢呼雀跃。但自今年5月起,少甜版将陆续下市。
相关文章
成功案例